郑永刚 杉杉反向挣钱
浦东一幢高楼的31顶层,郑永刚坐在里面的一个小隔间里,一杯茶,一个人,竟品出些落寞来。而在半个月前的宁波,他可是强势的明星。那一天,杉井奥特莱斯开业,作为合资的股东方代表,郑是聚光灯追逐的对象。明星赵薇也兴冲冲地赶来捧场,还有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和郑站在同一个台上。郑今年53岁了,可大多数人都有一种感觉,在雄心和岁月的拉锯战中,尴尬的总会是后者。
距离上一次的密集出镜,近3年的时光悠然而过。那一次,是杉杉集团与日本伊藤忠商社“结亲”,后者从腰包摸出100亿日元,拿下前者28%的股份。每次出镜,老郑都是明星的范儿。这一次,除了杉井奥特莱斯,他还带来了什么?
答案早就准备好了,那便是杉杉意欲打造中国商社的创意,这又是国内企业第一次提出全面系统去打造商社。杉杉这几年多元化一直走得顺风顺水,服装,高科技,投资,国际贸易和城市综合开发五大板块齐头并进,硬是让做服装起家的杉杉一头撞进了中国企业500强的红线。
不爽的多元化
“日本的综合商社没有实体,只做投资、贸易和各种中介业务,而杉杉还在经营着两大实体业务,服装和锂电池材料生产。另外,日本的综合商社背后有本财团的银行支持,而杉杉没有直接的银行支持。”郑永刚向《英才》记者坦承,杉杉意欲打造的商社和日本商社不同。
对于杉杉的商社梦,一位浙江企业家表示,日、美的产业形式发展较早,而现在国内的民营企业正处在转型期。浙江企业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,就是一手做实业,一手做投资,也许再过10、20年之后,杉杉有可能就彻底不做实业了,又或者不做商社了,开始越来越专业,现在也许只是个过渡。
实际上,国内类似杉杉业务架构的大型企业不在少数,最典型的莫如联想控股,实业有联想集团,投资有联想投资和弘毅投资,还有金融等其他多元化板块。而杉杉为何在此时独独提出商社的理念?
“相对欧美的企业模式,日本商社的模式是扮演一个母亲的角色,哺育孩子,等孩子养大了就把股权关系理清,然后再去哺育下一批。杉杉通过十几年来和伊藤忠的合作,看到日本模式有很多的先进性,”郑继续说,“虽然人家也知道你不止做西装了,多元化了,但我们需要一个新的模式和形象告诉大家,商社首先是多元的,对吧?”
后面这句话就又绕到了郑的心结上。其实郑说自己压根不懂服装,1989年被组织分配到濒临倒闭的甬港服装厂做厂长,短短几年便在全国冒尖。但从心底里,郑一直觉得“光做中国服装业老大”是一件“挺土的事”。
1997年,杉杉股份上市一年,在服装业一骑绝尘,然而在一年一度的杉杉戚家山会议上,郑忽然提出“我们将很快进入非主流”。此话一出,四座皆惊。原来那时,他没事经常在世界时尚中心转悠,不定期往返于巴黎,米兰,纽约之间,后来越逛越没底儿,如果那些品牌蜂拥进入中国怎么办?
后来便有了著名的伤筋动骨式的改革。从1999年开始,杉杉花了三年时间砍掉了苦心经营起来的制造基地和营销网络,转而开始经营20多种世界品牌;同时进军高科技新能源,涉足金融投资,矿山、国际贸易等等板块全面开花。也就是说从1999年开始,杉杉便踏上了多元化的征途。目前尽管多元化让杉杉获益匪浅,服装业的产值在总盘中的占比大幅缩小,但服装企业的影子始终挥之不去。这让郑很不爽。
有件事让郑一直很介意。两年前,别人介绍一个老领导给郑,说郑是杉杉控股的当家人,那个老领导立刻握着他的手说,杉杉啊,知道嘛,你的西服做得真好!这事儿显然给郑带来了刺激,以至于在9月下旬杉井奥特莱斯开业的媒体会上,和晚上杉杉更换LOGO的晚宴上,郑像祥林嫂般地直重复,“我们不仅仅做西服,我们是一家多元化的企业了。”
扩张的好时期
相信杉杉多元化的起点也是一种朴素的价值观,否则也不会有郑永刚后来的心病了。在金融投资领域,刚开始郑根本没有成型的概念,就是平日里经常参加一些会,投资宁波银行和浦发银行的时候,领导说你给投5000万,一亿吧,说不定哪天上市,不就赚了。“有时我们赚钱都是稀里糊涂的,”郑说,而这也让他交了学费。
1995年,泰康人寿成立,杉杉是发起人,持有20%的股权。在筹备期的时候,郑去了美国的洛杉矶,和台湾一个大公司的董事长吃饭,他说保险在15年内是不会赚钱的。“我是产业思维,15年不赚钱,投进去干什么。我回来之后花了很大的力气把钱弄出来。现在200亿就没了。200亿啊!”直到现在,提起这事郑都洒脱不起来。
走过一段懵懂期,后来的杉杉开始有所为、有所不为了,这就有了郑至少两度被人嘲笑。一次是住宅地产,一度是暴利的来源,而杉杉却按兵不动,愣是一点没参与;另一次是最近的杉井奥特莱斯,杉杉没圈地,而是单纯做商业。
对此,浙江省浙商资本投资促进会副会长蔡骅表示,其实浙江也有不少企业都没有参与房地产,像正泰、娃哈哈,但这也没有妨碍宗庆后成为全国首富。在市场化状态下,企业做什么没有唯一的标准。对于郑而言,他的标准简单易行。
“我肯定不会做,金山银山我也不喜欢。因为土地没有公开拍卖之前都有很多潜规则,这是我不喜欢做的。第一我不求人、第二我不做这个事。我们不是唯利是图的企业,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。”
“做企业不是说买股票,‘哗’一下上去,涨了多少钱。这个可能有运气关系,也有独特眼光,但这个是一时不是一世的,而企业是需要长时期地去积累、去创造的。”
在有所为、有所不为的背后,是杉杉多元化之路走得没商量。在郑看来,如果不做多元化,无非有两个条件:一是有核心技术和核心品牌;另一个就是要有垄断性资源。
“以服装为例,如果不是在全球范围最好的品牌,你做不了专业化。你看吧,再过三五年后像美特斯邦威也要做多元化,因为成长性不够嘛。我们在1993、1994年的时候,中国市场西装的占有率达到37%,就没有空间了。所以必须要做多元化。”郑说,现在又到了扩张的好时期。——没有听错吗?现在世界正处在第二轮经济衰退的风暴口。
郑道出了他的商业“机密”。在他看来,现在是经济的低谷,别人都没钱了,正是自己低成本扩张的时候,等下一轮经济景气度再回升,就开始回笼资金了,而等经济再往下走就又开始投资了,“所以要反方向走,不能正方向走”。眼下,杉杉又开始出手了,具体是什么?老郑是一般人不告诉,因为“小的时候千万不能说,现在的竞争很激烈……等做大了说没有问题。”
杉杉的多元化究竟会走多远?一位宁波当地企业家表示,做多元化要看企业家用怎样的模式,如果以投资的形式,授权非常清晰,董事长光看看报表,完全可以用资本来控制,投资多少领域都没关系,但如果自己跑去做总经理,“多元两三个就吃不消了,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。”
财散人聚
现在郑真正成了甩手掌柜,一天会会友,时不时和长江商学院的同学聚聚,打打高尔夫球,再到全球各处转转看看。这让其他成天埋首工作十多个小时的企业家情何以堪。
郑称自己具体事做不来,以前做服装主业时不会做衣服,做锂电池材料更是插不上手,而他的特长是善于决策和用人——也就是在正确的战略决策上,使用最专业的人。他的一个“杀手锏”是财散人聚。
“我原来有90%的股份,现在只占有40%,大量的股份都用很便宜的价钱送给那些专业人士了,比如你做哪一块的老总,有这个能力,两年以后我实打实送你1个亿。这样关系就不一样了,原来是打工,现在是主人。一旦成为主人之后,他就玩儿命地干。”郑说,他太太比他更厉害,更豁达,
她觉得这些股份就应该送给他们,“小企业家注重财富,大企业家注重事业,把事业做成了以后,钱自然是推不开的。”
在下属眼里,郑是他们的主心骨,有事都会找他。一位股份公司的高层说,1999年杉杉刚开始做锂电池材料,中国唯一的碳素研究所被兼并过来,中国就这么一批科学家在为杉杉效劳。老郑有一阵子天天为他们爱人和孩子在浦东跑,买房子,找工作,找学校。
郑自称是一个改革开放中的过渡性人物。当然,绰号“巴顿将军”的老郑是权威的,同样不喜欢被人质疑。当年战略调整后,杉杉在大砍制造基地和营销渠道的时候,有的服装企业正大干快上地打造全产业链。到现在,很多人对杉杉服装的印象似乎还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。
12年弹指一挥间,现在提起服装板块这档子事,老郑还是很激动。“市场占有率是一定会下降的,因为原来市场是不开放的,高成长是不正常的。但今年下来,我们真正成为了中国服装行业的领头企业,但是别人都不知道,我们也不想说,这种表面性的东西有什么好说的。我们已经产业升级了,已经拥有20多个世界的品牌了。”
知道了,或许时尚人士所经常津津乐道的大品牌的背后,正是杉杉的手笔。这是郑懒得争辩的,而乐于倾诉的是即将开工的宁波中心。“这个楼到时会和上海金茂大厦、上海环球中心、上海大厦一样,是对宁波整个城市的提升。”